10月22日下午,由学工部(学生处)主办、人工智能学院承办的第114期厚德讲坛暨“我与大国工匠面对面”主题活动,在中和楼1007报告厅举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竺士杰受邀担任主讲嘉宾,校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任一波,学工部(学生处)副部长董艳和人工智能学院相关领导及10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活动,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青波主持。

活动伊始,任一波为竺士杰颁发“技能导师”聘书。随后,竺士杰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两位新生程炜旭、兰郑磊进行师徒结对,并赠送其所著书籍,双方交换定制结对卡。


专题分享环节,竺士杰以“初心、匠心、创新、师心、诗心”为核心脉络,生动诠释了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从青涩学子到龙门吊司机,再到桥吊操作者,在这一次次角色转变中,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地烙进了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他所创立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作为行业教学典范被广泛推广。他表示:“技能传承既要练出‘毫米级’的手上功夫,更要育出‘一辈子’的心中坚守。”他寄语青年学子,“技能路上,诗和远方同样值得追求”。这一寄语生动诠释了“脚踏实地亦要仰望星空”的匠心内涵。

现场师生听完分享后深受触动,学生兰郑磊说:“原来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就藏在每一次精准到厘米、毫米的操作里,我将以结对导师为标杆锤炼专业技能。”
活动的线上直播通道吸引了数百名师生观看,这一举措让工匠精神得以打破空间限制,传播到更广阔的青年群体中。
此次活动也是人工智能学院首场“面对面+线联线”复合式培训,采用“导师聘任+师徒结对+直播分享”的方式,将大国工匠的实践智慧转化为具象的育人资源。这既是学校“厚德讲坛”深耕价值引领的生动实践,也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