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第115期“厚德讲坛”暨茅盾文学奖作家柳建伟创作分享会

文章来源:图书馆、学工部(学生处)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9

 1024日下午,“文学裸露泥土的芬芳——茅盾文学奖作家柳建伟创作分享会在中和楼217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文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我校承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有限公司、宁波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红肩章”国防育人工作室协办。副校长、党委委员张鹏飞,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军强,学工部部长郑芳、工会(妇联)办公室主任董静、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旺军、图书馆副馆长陶姝成以及各学院代表共2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由陈军强主持。 

 活动初始,陈军强详细介绍了茅盾文学奖作家柳建伟的突出文学成就,并深入阐述了基于校训中“厚德”二字开办的“厚德讲坛”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底色。他认为,本次活动能邀请到国内文学界重量级嘉宾作经验分享,更具不一样的传承意义与文化意蕴。随后,张鹏飞为柳建伟颁发德育导师聘书,退伍军人学生代表上台献上鲜花,以表达对柳建伟的诚挚敬意。

 在分享环节,柳建伟以作家二月河提出的“三个天下” 理念为切入点,结合青年成长话题,呼吁当代大学生:“既要心怀梦想,更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理想做好长时间的艰苦准备。”随后,他以自身创作的长篇小说《钱塘两岸》中的亲身经历为例,生动阐释了“毅力与决心”的深刻内涵。他坦言,这部作品是自己耗时18年的心血结晶 —— 为了让文字真正“裸露泥土的芬芳”,贴合浙江大地的真实情况,他曾多次深入浙江各地走访调研,积累了海量鲜活素材。

 谈及作为河南人却选择浙江作为其核心创作素材的缘由,柳建伟强调了浙江人骨子里的“实干特质”。他认为,这种务实奋进的精神,与我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沉淀出来的 “艰苦创业、追求卓越”教育情怀和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正是这份精神共鸣,让他对浙江题材的创作充满热忱与共鸣。

 在交流互动环节,学生代表们围绕文学创作技巧、人生理想抉择、文科专业发展危机,以及人工智能对文学领域的影响等话题,向柳建伟请教。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提问,柳建伟始终耐心细致,以风趣睿智的语言逐一解答,同时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举例阐释,现场氛围在轻松交流中愈发融洽活跃。在谈及文学创作的核心要义时,他着重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学创作的根永远在生活里。只有扎根现实的肥沃土壤,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创作养分;真正的文学作品,既要忠实于生活本真,更要在对现实的提炼与升华中实现艺术超越,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传递力量。”

 此次文学分享会对我校文化育人工作意义深远,正如陈军强在总结中所说,这场活动不仅是文学的盛宴,更是一堂“大思政课”,让师生们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深刻理解了坚持与奉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场活动在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注入文化力量的同时,也将长久地激励工商学子在求知与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下一步,我校将加强与出版界、文学界的合作交流,邀请更多名师大家走进校园,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推动文化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分享会同期,两项活动同步开展:一是“强国 e-book”读书品牌正式发布,该品牌由行政党总支宣传与图书党支部精心打造,已于今年 10 月 1 日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线;作为“党建 + 阅读”的重要载体,它将以线上阅读为纽带,为广大师生搭建浸润书香、学习理论的优质平台,让党建引领下的阅读力量成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实支撑。二是活动现场展示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的宁波籍英烈文学作品展,该展览由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提供素材,图书馆联合“商韵・薪火”辅导员工作室、“创梦者”辅导员工作室共同汇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