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晚报》――扔了浪费,留着基本不穿 大学新生军训服该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宁波晚报》发布时间:2013-10-19浏览次数:1145

   

扔了浪费,留着基本不穿 大学新生军训服该何去何从?

 

 

军训时穿过的迷彩服会不会成“半月抛”?

    □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张冶红 王国海 文/摄

    进入10月份,我市高校2013年的新生军训,有的正在进行,有的已结束。穿了近半个月的军训服,最后会是怎样的命运?大量的军训服最后流向哪里?记者昨天采访了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军训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再穿那身“橄榄绿”,有不少人直接把它扔进了垃圾桶。如何提高军训服的使用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军训后新生基本不穿“橄榄绿”

    昨天上午9:00,记者来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该校3000多名新生正在操场上进行军训,军训时间为10月8日—22日,为期两周。“军训结束后,这套衣服你会怎么处理?”面对记者的提问,软件专业的大一学生马同学想了想说:“扔了吧,留着也没啥用。”记者随机询问了数位男生,不少同学都有类似想法。

    不过,也有女同学觉得军训服也是一种纪念品。“军训是大学里重要的一课。我会把它留下,做个纪念。”电信学院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专业的女生张梦迪说。但是她也坦言以后不会再穿军训服了,平时穿着有点怪。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5号楼的刘阿姨表示,每年军训完毕,她都会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把军训服扔出来,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离校时。宁波大红鹰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也表示,今年军训结束后,不少同学都把衣服直接丢弃了,管宿舍的阿姨看见了,觉得可惜捡了回去。有的学生还把衣服直接送给阿姨。

    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大学生丢弃的军训服,最后不少被学校宿舍的保洁人员捡走了,以几元钱一件的价格卖给了收购旧衣服的商贩,商贩又将回收来的衣服卖给施工队,或卖给服装作坊,加工制成其他用品。

    军训服浪费并非小数目

    据记者了解,每年新生入学时,都需购入一套全新的军训服,售价不等,有的几十元,有的上百元。我市10多所高校,每年都要招收2万名左右的新生,如果大部分人将军训服丢弃,那么每年浪费的服装费就达上百万元。

    针对军训服浪费严重的现象,不少高校的公益社团也开展了回收活动。去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举行了军训服募捐活动,捐给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有的高校社团,则联系了工地,将衣服捐给了建筑工人。

    但记者也了解到,衣服是学生购买的,军训后怎样处置,是学生自愿的行为,学校并不方便统一召回。另外,各高校目前也并没有明确的回收流程,衣服的清洗、运送也需要不少人手,靠高校社团募捐出去的军训服数量,十分有限。

    “我们也在想,如何将军训服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大学生募捐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最好能找到对接的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的谢军老师说。

    有的学校正探索个性化军训服

    实际上,高校也已经在尝试新办法,解决军训服装浪费严重的问题。今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都领到了一套军训服,与传统的迷彩军训服相比,这套军训服以绿色为主色调,结合传统迷彩服,米黄色的棒球帽、绿色带迷彩T恤、迷彩运动裤,值得一提的是,裤子膝盖处有拉链可脱卸,长短两用。这套服装不仅穿起来活力十足,而且运动、休闲都能穿,新生比较喜欢,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绿野仙踪”。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该校在大量征求师生的意见后,由大一、大二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个性化时尚军训服在全校推广,那套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军训服,被称为“蓝精灵”,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看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大学生穿的那套军训服,相比传统的迷彩服更暗淡。该校学生处处长励业道出其中奥妙:“机电学院有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平时实训课都在车间进行。经常会接触到车床的机油。军训服在军训结束后,还可派上大用场,这种颜色更耐脏。”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高校新生军训有严格的内容要求,以更好地磨练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荣誉感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军训时统一着装可增强军训氛围,但是该穿什么服装并没有硬性规定。各高校在保障军训效果的前提下,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可视各自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