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细细盘点,我们发现,职业教育的大好春天已经来临。那么,新的一年,就请为自己的职业技能再加些砝码吧。让我们一起享受“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红利,一起加油,为未来努力奔跑。
回顾2018年,总有一些青春闪亮的身影,在职教校园里留下抹不去的足迹。
“希望可以明确高技能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中与本科、专科等学历享有同等权利、有同等的竞争机会。”杨金龙说。
从一名贫困家庭的技校生到世界冠军再到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不仅用技能改变命运,还希望改变“技能人才”的命运。那份责任感,才是职校青年身上真正的“阳光”,耀眼夺目。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阳光”越来越多,职校青年们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们在埋头追求“工匠精神”的同时,也昂首拥抱整个时代。
2018年的这些阳光、正能量,渐渐地勾织出职校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并缓缓推动整个时代前行。
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重要方式。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设82项赛项,分22个赛区举行,总参赛院校选手达15640人,无论是办赛规模还是参赛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在职工层面,我省提出组织机构和单位职工技能竞赛参与面都应达到80%以上、每年举行60项左右的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的目标。2018年,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共完成71项比赛。
广覆盖、多层次的技能竞赛,有力地推动了在岗职工和职校学生在岗位上成长、成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能工巧匠。技能大比武,成为了2018年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服务地方产业是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的育人基础,这些都决定了职业校院与生俱来的“特质基因”。2018年,读者在我们这块园地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不一样的职校,不一样的魅力”。
不一样的职校散发不一样的魅力,是职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特长和优势的成果,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成长的印记。
正如《办法》所指示的精神,过去一年里,我省各职业院校以紧贴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2018年,是试点职业院校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第二个年头,各个试点学校从刚开始的摸索,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018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合作,正持续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在聚焦职业教育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继续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