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下午,由宁波评弹联谊会与海曙区戏曲家协会联合主办、宁波非遗保护利用研究基地和我校科研处联合承办的“弹词艺术鉴赏交流会”在学校众创空间举行。
本次活动以6·15“龙门榜·评弹流派演唱会”宁波站巡演为契机,特邀来自上海国际评弹票房会长,原上海评弹团团长、蒋调艺术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秦建国,以及原浙江省评弹团老一辈艺术家朱良欣、周剑英,宁波本地弹词艺术——“四明南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祥源、省级非遗传承人陈雪芸及其诸位弟子等齐聚一堂,共话弹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甬沪名家聚高校:弹词艺术的跨地域对话
交流会上,两地艺术家及资深票友围绕弹词艺术的历史渊源、文本创作、流派唱腔、表演技法及当代传承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评弹联谊会会长郑涛表示,弘扬中华曲艺精神,构筑互动学习平台一直是我市曲协致力发展的工作方向,本次“龙门榜·评弹流派演唱会”巡演的第二站之所以选择在宁波举办,也正是因为宁波这一方乐土孕育着无限的曲艺生命力,不仅有评话、走书、唱新闻等,更培育出了曲调优美,一唱三叹的四明南词。秦建国老师表示“两地以后能常来常往,创造更多各种形式的互动机会,共同将这一门艺术瑰宝传承好,守护好,发扬好。”
在艺术展示环节,陈祥源、陈雪芸两位老师率领一众弟子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创新短篇《火种》及南词传统开篇《西湖十景》拉开了互动环节的序幕;朱良欣、周剑英两位“80后”以一曲徐天翔调头的《乘风破浪》迎来阵阵掌声;在秦建国老师的伴奏下,上海名票丁燮伟、宁波名票程浦先、曹岳祥分别带来《白蛇·哭容》 、《玉蜻蜓·厅堂夺子》、《顾鼎臣·花厅评理》,郑涛在秦老师娴熟的琵琶伴奏下来了一段《莺莺操琴》,上海票友先后奉上的丽调开篇《黛玉焚稿》与《玉蜻蜓·沈方哭更》更是韵味十足。朱良欣老师老当益壮,加唱一曲张调《望芦苇》叫好不绝;秦建国老师单弦子弹唱一曲蒋陈调《玉蜻蜓·拷文》,深情并茂地将义仆王定的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跃然眼前。值得庆幸的是在陈祥源、陈雪芸两位老师的多年努力下,一些经典的南词曲目、书回正被逐步整理编排出来,今天加唱的南词选段《玉蜻蜓·踏春》便是其中之一。活动尾声,四明南词《宁波欢迎你》与苏州弹词大合唱《梅竹》的联袂演出,象征两地艺术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慈溪海归青年韩非以一段蒋调《战长沙》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热情,在程浦先、曹岳祥两位老师的伴奏下学唱了一段蒋调开篇《战长沙》,深受好评。
校地协同搭平台:高校平台助力非遗活化
作为宁波市第六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非遗保护利用研究基地依托我校的学术资源与实践平台,始终致力于传统曲艺的当代转化研究。本次活动选址校众创空间,既凸显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桥梁作用,也为非遗项目提供了“产学研”融合的实践场域。基地首席专家庄丹华教授指出,此次弹词艺术鉴赏交流活动在甬沪苏三地弹词艺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与友谊的桥梁,有力推动了四明南词、苏州评弹这些弹词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影响力,也为江南曲艺艺术的整体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彰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曲艺薪火相传、美美与共的蓬勃生机。她强调,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态传承”,高校应主动承担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使命,通过资源整合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机。
本次活动通过名家展演、学术对话、青年参与等多维形式,彰显了传统曲艺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宁波非遗保护利用研究基地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学术研究赋能非遗传承,以青春力量赓续文化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