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理解,增强制度自信,6月19日,学校在“同心汇”举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实践教学活动,广告专业的40余名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分享交流等环节,沉浸式感受学校各民主党派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理解并认同民主党派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人才办主任)任一波,副部长、副主任李媛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靖国华,副院长胡细华等参加教学活动。
在“同心汇”育人实践基地讲解教师杜珍珠带领下,学生走进“同心汇”各民主党派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历史实物和多媒体影像,系统了解了学校民盟、民建、农工党等6个民主党派概况、发展历程及其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中的典型案例。
在“同心汇”协商议事厅,学生们现场聆听省人大代表、校民建支部主委、数字商务学院教授周井娟博士的专题报告。周教授以学校民主党派工作实际为切入点,通过打造“三个平台”生动阐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一是打造资政建议平台,民主党派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二是打造技术育人平台,党外知识分子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斐然。三是打造数商服务平台,解析民主党派在服务乡村振兴、区域经济调研中的独特作用。“多党合作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调研、每一份提案中的实践智慧”周教授案例式讲解引发学生热烈讨论。
靖国华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八章“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内容作现场授课。她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强调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利益代表广泛性”与“决策效率高效性”的有机统一,是区别于西方政党政治的中国智慧。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她提出“三个深刻认识”,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深刻认识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统一;三是深刻认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载体,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任一波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此次实践教学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和领悟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生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更在实践教学、交流分享中坚定了“四个自信”,这种“理论+实践”的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他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深挖“同心汇”实践育人元素,将我国制度优势讲深、讲透、讲活,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做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宣传者、践行者,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是学校统战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大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正是学校统战工作“三同三汇”理念的生动体现和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统战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学校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继续深化“三同三汇”机制,拓展实践形式,通过联动统战资源、校企合作等平台,构建“课堂+基地+社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此次“同心汇”实践教学活动,正是将“制度自信”教育具象化、场景化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