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商职院暑期实践队:挖掘根脉 让校史“活”起来

文章来源:央广网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0

“这山路本就崎岖,又下大雨,敌机还在盘旋,再往前走会不会……”“不会的,我们一定能活下去,走!”7月6日,一部再现抗战时期学校流亡办学历史的话剧《迁徙》,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商职院”)同心汇实践育人基地成功彩排。感人的台词与表演,将师生带回那段弦歌不辍的岁月。

为挖掘校史根脉、弘扬优良传统、激发爱校情怀,浙工商职院今年暑期组建了多支以校史挖掘、演绎和传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其中,“迁徙铭志小分队”肩负重任——将学校在抗战烽火中坚持办学的壮举搬上舞台。他们以流亡办学史为蓝本,启动校史剧《迁徙》创排工作,旨在通过艺术再现,让师生沉浸式感悟先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校史剧《迁徙》彩排首演现场(浙工商职院供图)

舞台之上:让校史“活”起来

“迁徙铭志小分队”由一群热爱表演的学生组成。自6月初起,在编剧、导演和专业演员的指导下,队员们便投入紧张的排练。他们反复研读剧本,理解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人物的恐惧、迷茫、信念与成长,努力塑造校长、教师、学生、校工等鲜活形象。

排练厅里,是对历史的探讨与表演的打磨。队员们一遍遍背台词、练走位,体会如何展现“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读书种子即国家希望”的洞见,以及危难中团结互助、坚韧不屈、矢志报国的精神。

“迁徙铭志小分队”排演校史剧《迁徙》(浙工商职院供图)

导演杨承江(宁波市海曙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看着这群零表演基础却热情高涨的学生,深受感动:“他们积极性特别高,表现欲也强,这段时间所经历的磨砺与成长清晰可见——要平衡学业与排练之间的关系,天气酷热有人中暑,还有人带伤坚持。但即便如此,他们每天都准时来,排练到晚上11点也毫无怨言。”

这份坚持与投入,换来了角色的逐渐丰满。小分队负责人黄卫慈看着剧本一点点变成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深有感触:“我们念的不只是台词,更是接过前辈们点亮的火把。这份活儿,干得值!”队员杨思琪说:“站在舞台上,仿佛与校史中的前辈们对话。这让我更爱学校,也懂了传承的意义。”队员毛文俊则在聚光灯下找到了奇妙的踏实感:“我不仅是一个表演者,更成了故事中真实的一部分。戏剧是群体协作的结晶,让我收获了沉甸甸的自信与成长。”

7月6日的全本彩排,是这群年轻人用汗水浇灌出的阶段成果,也为9月的正式公演奠定了基础。《迁徙》的创排,既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校史课和思政课。

足迹之下:为故事“寻”根基

话剧的生动演绎,离不开史实的坚实支撑。“烽火弦歌校史实践团”的同学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半个月来,他们深入宁波市、宁海县档案馆,查阅第一手资料;跋涉400余公里,寻访宁海、天台、新昌在内的十余处当年联中(学校前身)的办学点。

在前童古镇,他们找到当年的教室(双门村祠堂)和宿舍(三角地厅堂),聆听村民回忆“每天清晨抗日歌声嘹亮”的场景;在东钱湖建设村,八旬老人指着被水淹没的王家学堂旧址,讲述当年“过一座桥就上学”的往事……12天,15位当事人的口述,1份手绘地图,为校史考证提供了鲜活素材。

“烽火弦歌校史实践团”走访调研(浙工商职院供图)

实践团负责人李星彤看到“历史办学点”铜牌时倍感自豪:“先辈们就是在这里成长为抗日先锋和建国栋梁。我要向他们学习!”工设专业的朱昱颖同学则想用文创设计传承联中的爱国精神。

记录这段寻根与创作过程的,是“行知征客”小分队。来自学校融媒体中心的他们,扛着设备跟随校史剧编创团队考证迁徙路线,用镜头捕捉遗址影像,将青砖黛瓦与老照片叠加;他们蹲守排练现场,深度访谈主创,听导演解析如何用舞台浓缩迁徙艰辛,跟编剧探讨史料带来的灵感。

小分队负责人吕嘉诚说:“这些天的跟拍与访谈,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冰冷的史料变成有温度的故事,靠的是步步行走、次次追问。我们不仅在存档历史,更在替当年的师生诉说。传承从不是口号,是把过往的光,亲手接到当下的手里。”他们的记录,将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校史故事传播得更远。

校史育人:青春接力传薪火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还体验了“一日联中生活”——清晨6点唱抗日歌曲,7点军事训练,8点上课……跨境专业的张盈同学感慨:“一日的粗茶淡饭,远不及前辈颠沛流离之苦的万分之一,却让我们真切体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采访抗战时期学生骨干童先林的长子童国健、宁海县首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童先巩等老人的经历,更让学生们深受教育。国贸专业的金海璐听完童先巩老人讲述秘密入党的故事后,立即提议将其排成短剧《烽火前行》,计划开学后演出。

“烽火弦歌校史实践团”在学校办学旧址合影(浙工商职院供图)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史习明在观看《迁徙》排演后说:“校史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青年学生既要讲好中国故事、青春故事,也要讲好工商故事、校史故事,激发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据悉,“烽火弦歌校史实践团”将继续挖掘校史,编印画册、举办展览、开展宣讲;“迁徙铭志小分队”将精益求精,打磨细节,确保9月高质量公演;“行知征客”小分队则将持续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学校历史润泽激励更多的同龄人。(庄丹华 汤怿 姚敏明)

供稿(素材)单位:明智学院、数字商务学院、宣传部、团委

其他媒体报道:

1.浙江教育强国号——《浙江工商职院学子暑期深挖校史,让烽火岁月“活”起来》

2.潮新闻客户端——《青春火把“点燃”校史 半月跋涉“擦亮”迁徙路》

3.甬派客户端——《让校史“活”起来,他们把抗战时期学校坚持办学的壮举搬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