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慈溪学院微学院AIGC技术工坊小分队的师生们怀揣着对前沿科技的好奇,走进慈溪市智慧谷园区,开启了一场以“探秘AIGC赋能智造”为主题的深度实践之旅。本次活动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师生们先后走访了易安智能、淳瀚电子、久一智能三家代表性企业,通过实地参观、技术演示与深度交流,亲身感受AI技术如何重塑现代工厂。
走进易安智能:无人机应用的启示与“云端翼医”构想
在易安智能,技术专家路老师带领师生们参观了无人机研发中心和模拟训练室。队员们不仅了解到无人机在物流吊运、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消防救援、幕墙清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亲身体验了无人机操作,感受其智能飞行控制的魅力。企业技术人员现场展示了无人机如何利用AI进行动态路径规划和基础任务执行,特别引起队员们兴趣的是关于无人机维修保障的挑战,因为复杂故障的快速诊断与排除往往依赖丰富的经验。
此次参观直接启发了工坊小分队后续的研发项目。针对无人机维修的痛点,队员们利用在微学院工坊学习的AIGC技术知识,开始着手研发“云端翼医”无人机维修助手。该助手旨在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通过分析无人机故障现象(如异常飞行姿态、图传中断、特定错误代码),结合易安无人机型号库和维修案例库,为飞手或维修人员提供初步的故障诊断建议和可能的维修步骤指引,力求缩短排查时间,提升维修效率。目前项目已完成需求分析和初步原型设计。
探访淳瀚电子:精密检测的挑战与“小型家电维修助手”萌芽
走进淳瀚电子的生产车间,师生们近距离观察了电路板生产与检测流程。企业技术人员介绍,精密电路板上的微小虚焊、元件错位等故障排查高度依赖人工目检和经验判断,过程耗时耗力且对人员技能要求高。虽然企业表达引入AI辅助检测的强烈意愿,但同学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实际工业环境数据获取、模型训练的现实复杂性。
淳瀚电子车间里对精密但相对标准化的电路板检测需求,以及技术人员提及的日常小型电子设备维修场景,启发了工坊小分队思考AIGC在更贴近生活的维修领域的应用潜力。结合参观所得,团队启动了“小型家电维修助手”的研发项目。该助手目标定位于服务普通家庭用户,设想利用AIGC的多模态能力(如图像识别、文本理解),助手结合内置的常见家电故障知识库和维修指南,为用户提供可能的故障原因分析和简单的自助排查、维修建议,旨在降低小型家电的维修门槛。项目正处于知识库构建和对话逻辑设计阶段。
交流久一智能:机器视觉的进化与“工业设备故障维护助手”蓝图
在久一智能,企业专家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其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技术负责人坦诚分享了行业痛点:传统的机器视觉算法在面对新产品上线或新型缺陷出现时,往往需要工程师花费大量时间重新调试参数,影响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和效率。他们正积极探索利用AIGC技术实现算法的“自我进化”和更智能的参数优化。
久一智能对工业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和预测性维护的愿景,以及利用AI优化复杂系统参数的理念,深深触动了工坊小分队。基于此,团队提出了“工业设备故障维护助手”的研发构想。该助手旨在成为工厂设备维护人员的智能伙伴,设想能够接入设备的运行日志、传感器数据,利用AIGC技术进行初步分析,识别潜在异常模式,并结合设备手册和维修历史,为维护人员提供故障预警、可能原因推测及初步的维护策略建议,目标是提升设备维护的预见性和响应速度。
从观察到创造,工商学子在智慧谷微学院迈出AIGC应用第一步。带队教师樊菲老师总结道:“这次智慧谷之行,绝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思考去交流。亲眼目睹AIGC技术在工业现场的真实应用与挑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云端翼医’‘小型家电维修助手’‘工业设备故障维护助手’这三个项目雏形,正是同学们将所见所学转化为创新行动的直接体现。”
周悦欣老师强调,微学院AIGC技术工坊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懂技术、能动手、会思考”的AI应用型人才。这次实践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AI不仅是强大的工具,更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去设计和创造解决方案。从“参观学习”到“动手研发”,同学们迈出了将AIGC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一步。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是慈溪学院深化微学院产教融合、推动AIGC人才培养对接智能制造前沿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学院与慈溪智慧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紧密协作,工坊师生得以在真实的工业应用场景中深度观察、汲取智慧、激发创新。未来,微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区域产业界的合作内涵,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共筑产教融合桥梁,为师生提供更贴近产业脉搏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培育面向未来的AIGC应用型人才、赋能区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新动能。此次孵化的“云端翼医”“工业设备故障维护助手”“小型家电维修助手”等探索性项目,正是这一协同育人模式结出的创新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