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赋能成长——学校2025年暑期辅导员培训班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学生处、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6浏览次数:39

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进辅导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切实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8月12日至14日,“融合发展 赋能成长”学2025年暑期辅导员培训班在浙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训与研修基地(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顺利举行。校长张启富、党委副书记俞位增出席培训班,学工部、团委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全体辅导员参加培训。

党委副书记俞位增在开班仪式上作了动员讲话,他强调,本次辅导员培训班是全员聘任工作后的首次集体培训,是一个新起点。他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强政治,做理想信念的“守护者”,在日常工作中用好“青言青语”和“身边故事”,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二是强业务,做学生工作的“排头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三是以生为本,做工商学子的“知心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用真心换真情;四是加强创新实践,做推陈出新的“先行者”,要找准学生工作的痛难点,探索“一院一策”“一生一策”精准育人模式。

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新老辅导员结对仪式,资深辅导员与11位新入职辅导员正式结对,俞位增为新辅导员赠送书籍。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戚舒宇老师作为新辅导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将虚心向优秀前辈学习,努力掌握专业技能,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本次暑期培训班为期三天,安排了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分组讨论、实践教学、团建活动等环节,内容紧扣辅导员工作痛点与难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四场专题报告中,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应笑妮以“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提升——新质学习力视角下大思政品牌项目设计与实践”和“辅导员工作室的顶层设计与品牌建设”为主题解析了思政育人品牌的建设路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稳聚焦“高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中的职责与策略”,阐述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新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杨谢燕老师则围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从备赛技巧到实战经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全体辅导员先后探访了嘉兴海盐县雪水岗村与南湖红色教育基地。在雪水岗村,大家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了解“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成果,探寻富民强村的“密码”;在南湖,通过重走一大路、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深刻感悟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思政洗礼。

在分组研讨环节中,参训人员分四组围绕“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的选题与培育”“二级学院‘一站式’社区管理的路径和模式”等议题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四个小组代表分别汇报了小组研讨成果。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余璐璐老师、数字商务学院辅导员徐杰老师、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潘央央老师、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王娜老师分别围绕“薪火1+N+X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与启示”“‘数说心语’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成果分享”“二级学院发挥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优势的探索与实践”“辅导员工作案例撰写的方法与技巧”做了主题交流。

校长张启富出席结业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学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及辅导员队伍“德能兼备”的专业素养,同时指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与队伍建设面临各方期待不提断高、队伍结构有待改善等问题。他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要深刻把握“课外活动育人”的内涵与要求,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唤醒、激发与促进,学生工作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辅导员的职责使命正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指导课外活动,依托“活动成才”路径契合学生思维特点,在“做中教”的过程中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辅导员职业发展应坚持“做中学”,通过在学校需求与个人特长的交集中锚定发展方向,以实干深耕打造个人职业品牌,全面锤炼德能素质,以“身正为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育人准则。

在结业仪式上,党委副书记俞位增为参训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建筑与艺术学院辅导员周源彬老师作为辅导员代表发言。大家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收获颇丰,今后会把培训成果融入日常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与更专业的能力投身学生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添砖加瓦。

此次暑期辅导员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辅导员队伍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强化了队伍的责任担当与育人能力,为推动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据悉,除本次暑期培训班外,还开设了应急救护员、三级救护师、二级救护师等专项培训,组织新辅导员参与第35期全省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持续为队伍建设赋能。一系列常态化培训举措的推进,既彰显了学校“建强育人骨干”的坚定决心,也为学生工作提质增效筑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