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至18日,由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行指委”)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一批人工智能+汽车通识教育试点院校师资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7所试点院校的95名教师齐聚校园,通过系统化培训与深度研讨,共探人工智能与汽车职业教育融合新路径。
作为本次培训的承办方,学校坚持“以工为先,工商融合”办学特色,近年来持续推动“AI+” 与各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人工智能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协同发展,其中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获评浙江省第二期高水平专业群,这为本次培训的精准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与实践基础。开班仪式由人工智能学院负责人主持。
副校长、党委委员楼晓东在致辞中表示,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底蕴与智能制造的产业优势,为本次培训搭建了独特的交流平台。学校将全力做好保障工作,依托自身在人工智能与汽车技术领域的教学积累,与各试点院校携手探索教育融合新路径,共同驶向人工智能与汽车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蓝海。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秘书长汪虹在致辞中表示,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现有相关企业5100余家,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超 6000亿元。随着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而本次培训正是响应产业需求、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举措。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全国汽车行指委秘书长徐念峰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生态格局,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应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他指出,汽车行指委于今年6月启动试点院校征集工作,经过严格评审,最终从全国遴选出37所院校参与首批试点,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试点体系。他希望各试点院校按照既定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训项目、数字资源等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为年底的中期检查和来年终期验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勉励所有参与院校通过本次先行先试,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出更多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教材发布揭幕仪式。由汽车行指委组织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汽车基础与应用(中职汽车类专业通用)》和《人工智能+汽车技术与应用(高职汽车类专业通用)》正式亮相,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社长赵海青称其填补了领域空白,是“从0到1的突破”。
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学校充分发挥师资与平台优势,构建了“专题报告+教材解读+示范课展示+集体备课”的立体化培训体系。原蚂蚁金服P9技术专家于君泽解读“AI 趋势与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学院李亚峰就“人工智能在汽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作专题报告;王茂郦、田兴政等教师详解教材编写理念与课程设计,陈巨、闫怡欣等教师展示的示范课则直观呈现了“人工智能+汽车”课程的教学实践。次日的分组备课环节,中职与高职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实训项目等核心问题深入研讨,形成多项可落地的教学方案。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兼具系统性与实用性,既厘清了技术融合脉络,更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培训结束后,徐念峰高度肯定了学校的承办工作,认为活动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各试点院校需发挥“种子”作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汽车智能技术领域的教学积淀与组织经验,将为后续区域协同与辐射引领提供重要支撑。
此次培训的成功承办,是学校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AI+汽车”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培养更多“懂车、会算、能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