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楼晓东带队调研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67

9月24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楼晓东带队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教学调研与指导工作。教务处处长胡蕙芳副处长汪洋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参加调研。会前,楼晓东等参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说课活动。通过观摩说课、开展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情况,聚焦学院发展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指导,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明晰方向、谋划路径。

在说课环节,新进教师陈昱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程,从课程基本信息、教材、教学重难点、学情、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说课展示。

说课结束后,楼晓东进行了细致点评。他首先充分肯定了陈昱安作为新进教师所展现的认真态度和较为系统的教学设计,随后提出三方面意见:一是需深刻认识思政课的关键地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每位教师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二是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思政课的生命力不仅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把握,更取决于对学生群体的精准了解。必须密切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知规律、兴趣所在与现实困惑,真正读懂学生,才能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有效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三是应强化考核评价的育人功能。特别指出,应更加重视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与完善评价既是育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育人效果的关键衡量尺度,应积极探索创新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评价方式,使其成为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和促进价值内化的重要杠杆。

在随后的调研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靖国华重点介绍了我校牵头开发的宁波市12条实践研学路线的设计思路、实施情况与未来展望。

楼晓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面向新时代新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深化探索:一是强化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教师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科研优势向教学优势的有效转化二是融通校内外育人资源。树立“大思政课”理念,主动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大力拓展链接社会资源,将暑期社会实践精心规划的12条精品路线,打造转化成为校地共建思政研学实践基地,着力构建课内精讲、课外践行的立体化育人网络,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的深度融合。

楼晓东一行此次调研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强力赋能,为学院未来发展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锐意进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育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