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院慈溪学院博士科创团队亮相“工链圈”高端装备成果发布会

文章来源:慈溪市政府官网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20251023日下午,“工链圈”高端装备技术成果发布会在宁波市奉化人才之家顺利举行。本次发布会吸引了50余家企业、协会、高校及平台代表参与,聚焦高端装备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对接,由学术副院长应蓓华博士带领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博士科创团队在本次发布会带来了两项新技术。

 针对各类交通运输企业传统检修中“人工目检效率低、项点覆盖率不足50%、误报率高”的痛点,胡冰博士团队深耕企业一线,历时2年研发出涵盖车辆入库360动态图像检测、车底检测机器人系统在内的智能车辆运维系统,该系统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车辆运维全流程,推动检修模式从“人检人修”的计划修,全面升级为“机检人修”的状态修。目前,该成果已在多个交通运输企业落地应用,部分项目运行成效显著。

 智能车辆运维系统成果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高效、低成本”。一是全维度覆盖。360动态图像检测系统通过车顶、车侧、车底、踏面等30余个相机通道,结合面阵、线扫、3D深度相机多源数据融合,实现车辆可视项点100%覆盖,日巡检项点覆盖率超90%,突破传统检修瓶颈。二是高准确度低误报。攻克“螺栓松脱、刹车片厚度测量、漏油检测”等传统难点,采用3D点云拟合测距离、FCNUNet模型去噪等技术,单项故障检出率超90%,单次检测误报数低于20/8编组,而行业同类产品误报率常达100/列。三是高效低耗。车辆过车后20分钟即可完成全项检测,硬件需求低、部署成本可控,无需停车断电,大幅降低企业运维成本。

 目前,该成果相关项目已实现亮眼应用表现:某360检测项目综合项点检出率达90.7%,某车底机器人项目检出率超91%,彻底解决了企业“质量问题难溯源、检修人力成本高”的难题。

 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下一代磁存储器件因对“快速、高密度、低能耗”的需求,成为全球科研热点,但传统多铁材料存在“反铁磁性导致电读取信号小、磁转变温度低难以产业化”的瓶颈。贾艳丽博士团队瞄准这一前沿方向,开展多铁材料科研攻关,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团队通过调控铁离子的配位结构与电子结构,制备出新型铁酸铋薄膜材料,使其同时具备稳定的铁电性与铁磁性,解决了传统多铁材料单铁性的核心缺陷。该材料不仅磁转变温度适配工业场景,更可作为磁电-自旋轨道逻辑器件、下一代磁随机存储器的核心材料,为电子信息企业布局低功耗存储未来赛道提供关键技术储备。

 该团队紧密结合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已与多家器件企业开展合作洽谈,计划通过稀土元素掺杂优化、薄膜厚度调控等后续研究,进一步降低材料操控电压,推动技术从科研样品向产业产品转化,团队助力企业在高端存储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

 从交通运输企业的检修车间,到电子信息材料的工作室,慈溪学院博士科创团队一方面下沉企业调研需求,将企业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如车辆运维产品的每一次算法优化,都源于对检修工人操作流程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带动中小型企业成长,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同步转化为企业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实现“校企协同、共同发展”。

 本次发布会展示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科创实力,更彰显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慈溪学院科创博士团队将继续在智能装备与电子信息领域持续深耕,为企业破解更多实际难题、储备更多前沿技术,成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引擎与人才摇篮。

  供稿(素材)单位:慈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