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网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53
秋阳洒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林荫道,一辆满载印尼梅库布亚纳大学访学团成员的大巴缓缓驶离。车窗内,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写满不舍,手机里存满了书法作品、车间影像与社区合影。近日,该访学团在浙江宁波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学技能、品文化、走基层、访企业”沉浸式体验,团队成员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和智能制造的蓬勃活力,整个行程可谓精彩纷呈、收获满满。
“这不是课堂,而是通往中国电商生态的直通车!”访学团成员 Calista在跨境电商沙盘课结束后,兴奋地展示着自己运营的模拟店铺。作为本次访学的核心环节,技能课程深度融合中国职教特色与东南亚市场需求,构建起“理论+实操”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跨境电商课上,从商业模式构建到跨文化消费心理解析,从店铺注册上架到物流营销全流程实操,让印尼青年直观感受中国数字经济的高效运转逻辑;网络直播汉语课创新性地将语言学习与直播技能相结合,通过“语音基础-语言知识-实用表达”三阶训练,实现“中文流利说+直播熟练做”的双重突破;TikTok直播运营课更是直击实战,从平台算法解析到脚本设计、直播间搭建,层层递进的教学最终以“得力文具推广”模拟直播圆满收官,不少成员的直播片段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福字里藏着中国古人的幸福密码!”Darma举着刚学会书写的“福”字,向同伴们分享着书法老师的讲解:“房顶、家人、田地,这是最简单也最珍贵的幸福。”在学校图书馆的书画角,笔墨飘香间,印尼青年与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一次亲密接触。不止于书法,访学团的文化之旅丰富多彩:莲桥第国医堂内,他们跟着中医师学习辨识药材、称包中药,体验八段锦的舒展通透;婚俗博物馆里,指尖翻飞间剪出寓意吉祥的喜字,感受中式婚礼的浪漫底蕴;青瓷体验基地中,拉坯、彩绘、烧制,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成为珍贵的文化信物。成员们不禁感叹:“文化没有国界,美好总能共鸣”,这些活动使自己在美好的体验中“读懂了中国”。
从政务服务中心到乡村社区,访学团用脚步丈量中国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在海曙区政务服务中心,164项业务“一站式”办理、“海外人曙地”服务站的贴心服务,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捷与温暖;鞍山村内,老厂房改造的工业风咖啡厅成为打卡热点,斑驳的砖墙与现代设计碰撞出“旧物新生”的创意火花,让印尼青年惊叹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枫园社区里,在自然笔记专家的带领下,十余种原生植物的观察体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理念变得可感可触,大家纷纷为社区的生态环境与精细化管理点赞。“中国的基层治理既有效率又有温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访学团领队感慨道。
“AGV小车穿梭不息,机械臂精准作业,这就是未来工厂的模样!”在宁波祈禧智能科技数字化车间,访学团成员们被眼前的智能生产场景深深震撼。300平方米的平库升级为540个库位的智能仓储,库容扩大6倍,物料周转天数缩减至5天,一组组数据直观展现着中国智能制造的飞跃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企业参访不仅是“看新奇”,更有“深思考”。“家电本土化”研讨会上,印尼青年结合本国气候与消费习惯,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鲜活的民间视角。在摩根智能馆、得力集团等企业,从智能家居的无感控制到办公用品的创新设计,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与全球化视野,让访学团成员对两国产业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教育是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青年是两国友好的未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技能+文化+实践”研学活动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尼梅库布亚纳大学开展合作以来来访的第三批访学交流培训项目,旨在搭建起中印尼文化与技术交流的坚实桥梁,未来双方还将在职教出海、产业合作、文化互鉴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期待中印尼友好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供稿(素材)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
其他媒体报道:
1.中国教育在线——《技能为桥,文化为媒——印尼访学团在浙江宁波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2.甬派客户端——《在甬三周沉浸式体验,让印尼青年看到真实的中国!》
3.潮新闻客户端——《2025年印度尼西亚梅库布亚纳大学(UMB)“中国文化+直播技能”短期交流项目完美收官!》